(四川文化企业大力打造的《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
中国报道讯 (刘志东 特约评论高云君)“让沉睡禁宫里的文化‘活’起来。”肩负起这一光荣使命的是四川一家知名文化企业。
举世瞩目的故宫北院近日获批正式落地北京市海淀区,配套大型史诗剧《紫禁城》同步落地筹备,将由四川文化企业域上和美集团进京鼎力打造。几乎同时,该集团还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境外发展布局,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开发了尼泊尔·中国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园暨《尺尊公主》历史舞台剧项目,与省内企业合作在柬埔寨暹粒启动中国四川文化产业园——《梦幻吴哥》伦塔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项目等。
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这不是第一次。近年来,借助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及文化贸易等平台,四川以版权输出、体育交流、演艺灯展等方式传递交换文化经贸合作信息,全方位传播优秀的巴蜀文化,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以《紫禁城》《梦幻吴哥》等项目为代表,四川文化产业从输出版权到输出资本、从注重展示功能到追求市场开拓、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正走进新天地、步入新阶段。
文化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和“无烟工业”,对推动一国一地文化事业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日益突出。未来五年,四川要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繁荣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彰显力量、丰富内涵、创新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必须看到,尽管近年来我省在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距离省委提出的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影响力和标志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推动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挑战面前,勇者胜,智者赢。推动四川文化产业更多更好走出去,要坚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具有巴蜀符号、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巴蜀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国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本质上要靠创新能力的提升,要走基于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化道路,要紧扣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文化市场新需求,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出独具巴蜀气派、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文产品牌。文化的根和魂都深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离开了民间的广泛参与,文化产业就会失去走出去的意义和内在动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重点从体制机制上解除制约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障碍,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挖掘民间潜力,让民间资本和人才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充分释放出能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作品的创作如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如此。顺应时代召唤,满足人民需求,借助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多样的合作模式,在时代洪流中光大传统文化精神,四川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子一定会越来越宽!
上一篇: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所属类别: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