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琼达们的增收账本

dd79076e-4f87-4ca9-9f69-13703e189e2a.jpg

“"达"是到达的达。”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遍话,藏族小伙子琼达向记者介绍着自己,很难想象3个月前的琼达只会说藏语。

  短时得到改变的不仅仅是琼达的语言能力,“之前我的工资是1000多元,现在达到了3000多元。”琼达说。

  琼达的工作是酒店保安,他所供职的拉萨圣地天堂洲际酒店(以下简称“洲际酒店”)负责人闵成勇却将其形容为“旅游业从业人员”。正是西藏近三年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让包括琼达在内的当地众多藏族同胞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改变仍在延续。闵成勇清楚地知道,金融支持正是推动改变加速到来的关键力量。

藏民的增收账本

  白天是村民,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则是演员,载歌载舞进行演出。拉萨宝瓶山下的一个村庄,虽仅有200余户村民,却几乎都是《文成公主》史诗剧的演员。

  打造《文成公主》史诗剧演出项目的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向记者介绍,实景剧项目的群众演员和专业演员已超过800人,其中95%以上是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等地的藏民。

  就业直接带来了藏民收入的增加。邱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群众演员每月工资在3500元至4500元之间,这意味着每人每年增收4至5万元。在演出淡季,村民还可以通过加工生产旅游产品增加更多收入。

  据记者了解,除工资外,参加演出的村民还可享受到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由西藏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增势强劲,人均收入达22561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银行也在为促进藏民就业、增收采取措施。进出口银行四川分行副行长刘维峰就表示,在信贷支持藏区旅游文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该行要求业主在同等条件下,尽量优先为当地藏民提供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难题。

  如进出口银行支持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项目,敦促企业在开发中一直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仅有效地维护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还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了充分就业。据悉,每年公司用于支付景区员工工资的支出均超过千万元。

企业的“旅游”转型

  琼达告诉记者,现在到拉萨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根据西藏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3年西藏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接待国内游客11268.7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总收入165.18亿元,同比增长30.60%。

在西藏,企业的发展靠什么?

  “旅游。”西藏宏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绩公司”)董事长扎西平措几乎脱口而出。

  根据宏绩公司的发展规模,自2008年,该公司便开始对芒康县、波密县、吉隆县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开发。扎西平措介绍,目前投资额超7000万元。

  作为一家曾以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民营企业,宏绩公司的旅游业转型之路,多少令人担心。对于这种担心,扎西平措告诉记者,途经芒康县的318国道,每天进藏车辆高峰期在800辆左右,且20%以上带有旅游目的。西藏旅游业前景广阔,因此公司在巩固和提升建筑工程、房地产领域地位的同时,要重点打造旅游产业。

  在宏绩公司的支持下,芒康县盐井乡下辖的加达村成立了西藏第一家农民旅游服务专合社,当地村民增添了股民和企业员工的身份,获得了更多收入。

  邱伟已经尝到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甜头。他告诉记者,《文成公主》史诗剧项目投入超7亿元,原本预计需10年收回成本,但不错的票房收入将令这一时间缩短。

  同样对西藏旅游业充满信心的还有进出口银行。域上和美、宏绩等公司均得到该行规模加大的信贷支持。据了解,截至2014年6月末,该分行已向西藏及四川省藏区批贷24.48亿元,贷款余额20.65亿元,较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前新增贷款余额18.62亿元,增长9.17倍。

  刘维峰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因地制宜地促进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推动藏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以及当地群众就业。


所属类别: 媒体焦点